导读:之所以征地拆迁领域各种矛盾、纠纷频发,其根源就在于部分被征收人对征收补偿数额、结果的不满。1套房与2套房之间的差距,有时是怎么沟通、协商也过不去的一道坎儿。那么,面对当下在一些地区仍然偏低的征收补偿数额,被征收人究竟该注意些什么呢?本文,在明拆迁律师为你深入解析……
要点一:提起政府信息公开,全面了解涉案项目性质、情况
以前我们讲,信息公开申请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涉案项目的法律状况,争取从一份一份的答复中找出其中的违法点并加以精准打击,从而在博弈中实现提升补偿数额的目的。无疑,在今日的征收维权中,这仍然是不可或缺的经典维权思路,绝大多数案件仍要适用。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,信息公开申请的作用还在于帮助被征收人全面掌握涉案项目的性质,也就是征收之后这块地究竟要去干吗,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!众所周知,“公共利益”在实践中有着丰富的内涵与广阔的解释空间,因此同为“为了公共利益”所开展的建设项目,其资金状况是不可同日而语的。一个高科技园区的建设项目与某个文保、绿化隔离腾退项目完全不具有可比性。对于被征收人而言,清楚地掌握这方面信息,就能对自己将会面对的补偿标准有一个幅度上的正确认识。这对于后续的维权是有很大帮助的。
无论是征收还是腾退还是其他名词,背后的建设项目是被征收人维权的重要着力点。
要点二:不被各种“圈套”俘获
“圈套”存在的目的,就是要尽量降低征收项目的补偿安置成本。譬如各种速签速搬奖励,目的就是让被征收人“因小失大”,犯下丢了西瓜捡了芝麻的错误而自以为占了多大便宜。这种政策的设置虽有法规支持,但在实践中早已背离了法治的轨道。例如设置的“整栋签约奖”“单元签约奖”等等,都是背离征收补偿协议的相对性,把一家子的事儿人为扩大成一栋楼的事儿。
早搬早选房,晚了好位置的房屋就没有了,这也是常见的说辞之一。不过相对于差一套房差一百万的实际补偿预期而言,哪个多哪个少,是一个完全不用专业分析也能自己想明白的问题。
要点三:重视评估环节,“临门一脚”不出状况
对评估环节的关注与否,直接关乎最终的补偿命运。这是专业征收维权律师的观点,也是权威法院审判人员的说法。实践中被征收人总是觉得评估报告“过于专业”,自己完全看不懂,因而很容易对这一环节抱漠不关心听之任之的放任态度。事实上,诉征收补偿决定的关键点就是评估环节中的违法点,往往在这个环节的细致、精心维权是能够扭转整个补偿安置偏低的大局的。对于广大被征收人而言,方法其实都在590号令上,关键在于意识层面的提升。
而所谓“临门一脚”,就是指协议的签订。现实中一些案件是在协议签订后的履行环节上出了问题,致使本已长出一口气的被征收人又不得不一声叹息。谈好的补偿,能否最终落实到纸面上,又能否最终由纸面变为现实,这是需要耐心权衡、反复掂量的事情。实践中有的被征收人与征收方签订了多份总价值极高的补偿协议,结果又被征收方以协议违法无效为由诉至法院,最终空欢喜一场。究其本质,就在于其协议内容存在重大法律瑕疵,本就不可能实现。如果自己没把握,就一定要趁早咨询专业征收维权律师的建议。
在明拆迁律师最后想提示广大被征收人的是,征收补偿如果过低,很难说完全是征收方的问题,被征收人自己也需要总结和反思。把握重点,加上准确的法律运作,才可能收获最终的满意补偿。